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专访 | 保冬妮:只有最自然的流露,才会获得最真实的接纳

郑杨 好书探 2024-01-29

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本民族和国家的识别标志,承载着鲜活的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和国家存在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要从娃娃抓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保冬妮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她常说,延续中华文脉,首先要让孩子对那些“老物件”感兴趣。


早在2009年,她就出版了以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围屋为背景、以非遗手作虎头帽故事为主线的《神奇虎头帽》,2018年,她与明天出版社合作,推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画书大系”6册,以生活为叙事场景,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展示了民间技艺与民间艺术中六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书推出后深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2020年年末,保冬妮与几位知名画家合作,又推出这套系列丛书的最新4册,分别是《有戏》《春扇》《本草》《奶奶家,过大年》,用灵动和充满韵味的语言,丰富生动的图画带给孩子满满的中国味道。


保冬妮


记者:您是怎么想到为孩子们创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绘本的?


保冬妮:我一直对民间艺术非常有兴趣,听我妈妈说,她舅舅家是给宫廷做宫灯、画油漆彩绘的民间艺人。她小时候过春节,总能收到舅舅送给她的礼物,纱做的金鱼灯笼尾巴是可以动的,让邻居小伙伴好羡慕。这些故事在我脑海中形成画面,让我终生难忘。我想,这是故事建构了好奇。我对民间艺术家的一双巧手好奇,对他们手中成就的一件件艺术品好奇;民间艺术家蕴藏的故事,恐怕是一千零一夜也讲不完吧。绘本,就是由一个好故事作基础创作的图像文本。把孩子们与传统艺术的故事呈现在绘本中,完全不是刻意而为,它是自然流淌在生活海洋中的朵朵浪花。


在2009年的时候,我就出版了以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围屋为背景、以非遗手作虎头帽的故事为主线的《神奇虎头帽》,以非遗手作陕北剪纸为艺术形式、以非遗口头文学童谣为表达方式的绘本《小小虎头鞋》;这些绘本受到很多居住在国外的中国家长和老师们的追捧,他们纷纷托亲友,或回国休假时买这些绘本带出国,通过各种渠道,她们辗转告诉我,孩子们太喜欢、也太需要这样的绘本了。世界上有6亿的中国儿童,为他们写自己故乡和童年的绘本在当时凤毛麟角。从那时起,我就创作了一系列中国孩子的童年故事,他们的故事与中国文化和传统契合相连、无法分割。


2018年,当明天出版社的领导找到我,请我创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画书大系的时候,我和她们不谋而合,因为我早已用10年时间积攒了关于非遗图画书的故事素材,有些绘本甚至已经成型设计完成,只是在等待机会,于是《放风筝》《蓝花坊》《影子爷爷》《游园》《有戏》《春扇》《本草》《奶奶家,过大年》陆续出版了。


《有戏》保冬妮著

明天出版社2020年12月版/40.00元


2019年,我还推出了《24节气旅行绘本》。这套书讲述了北京女孩儿贝儿一家人一年四季旅行的故事,24节气的非遗文化贴合在贝儿的日常生活中,小读者们读到立春吃春饼、雨水看雁归、惊蛰挖雷笋、春分竖鸡蛋等等这些好玩的事情,有过这些经历的小读者,阅读时的代入感和亲切感油然而生;而那些还没有体验经历的孩子,阅读后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带着绘本去旅行。很多海归妈妈,拿这套书当旅行攻略,带着孩子了解中国。


记者:现在让孩子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普类读物很多,但是故事和图画相结合,让孩子在生动的故事和美图中了解中国文化遗产的优秀绘本还是比较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画书大系”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保冬科普类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品多是知识性的,大多以编撰的手法,以知识的编排为主线,插图是非遗项目的单一呈现;缺乏的是命运和情感。而我做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画书,它的定位是文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用故事去诠释当下孩子们与在地文化的关系,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根线穿起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桥段,用手绘的水彩去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冲突,这需要全面创新。


这套书最大的特色是没有把孩子当成受教育的对象,而是把他(她)们当成非遗文化的参与者和继承者。现实生活也一再证实,我们的孩子们就生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读绘本的过程不是学习什么叫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是告诉读者,原来你们玩的、你们看的、你们朗朗上口的童谣、你们小时候戴过的帽子、穿过的鞋子、染过的布、过的节日、吃的美食、游玩的公园本身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部分。


这样的图画书没有居高临下的教导、也没有刻板的灌输,一切都在体验中获得一种真情实感的参与。所以在阅读环节上,很多老师和家长与孩子们共读之后,会带着小朋友做书里的非遗体验,无论是手作活动、观看戏剧、游览园林、品尝传统节日美食,都让孩子开心和放松,孩子们不仅了解到国剧之美、民间艺术之美,也对自己的在地文化有了更鲜活的深刻记忆。


记者:在绘本的创作中,您作为文字创作者和图画书绘者之间是怎样配合互动的?在写作时有什么特别的感悟和难忘之处?


保冬妮:儿童文学作家就是写故事、讲故事的人,把这些孩子们眼中的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写出来,我会找几十年一起创作的小伙伴来参与绘画。不是所有的画家都能参与绘本的创作,画家的性格和经历,决定了他适合创作哪一类的作品。对此,我非常了解与我合作的每一位图画书的绘画者,我知道他们的性情、艺术风格和作品呈现的结果更适合画什么。


在这套图画书中,每一个故事针对世界遗产或非遗项目,有的适合优雅唯美的风格,有的适合温婉细腻的味道,有的需要质朴稚拙的人物形象,有的寻求饱满粗犷的民间造型,有的又要具备鲜明浓郁的市井民风。参与这套书绘画的是五位青年女画家,在与她们分享我的故事和想法、以及创作思路的过程中,我们彼此都知道对方想要的审美风格是什么。


在《游园》的创作之前我三次从北京跑到苏州去实地核对图画书里孩子行走的拙政园的线路,绘画之前,和江萍讲述我想在虚实两个时空去讲述两个不同时代女孩子的故事。一个是剧中人,一个是当下和爸爸妈妈周末逛公园的孩子,她们的性格、她们的生活与苏州园林构成了让读者回味不尽的想象。拉开页镂空窗户的设置也是我站在拙政园的亭台楼阁中突然而至的灵感,因为窗户,是苏州园林的点睛之处。


《游园》保冬妮著

明天出版社2020年10月版/40.00元


侧重欣赏性和精神愉悦的民间美术特点,也是这套书的追求。故事的题材和内容充分反映了阅读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要,造型,色彩,既美观时尚,又贴合传统精神,有创新、不守旧,跳脱出同题材作品,显示了自己独有的特点。


记者: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小学语文教材国学内容增加,您觉得作为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记忆方面还可以做哪些工作?教育者可以怎样更好利用这套绘本,增加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本草》保冬妮著

明天出版社2020年12月版/40.00元


保冬妮:传统文化教育不是简单说教,每一个孩子都真实地生活在自己的文化土壤里,只要雨露滋润就可以茁壮成林。社会、老师和家长无需刻板灌输,只需要多为孩子搭建参与和体验在地文化的空间与平台,提供丰富多彩的多元民间活动,无论是非遗文化节、艺术节、美食节、玩具节……让这些有趣、生动、鲜活的非遗项目活动,融入孩子们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变成一种天然的动力,让孩子自觉地了解原生文化,选择并思考。只有最自然的流露,才会获得最真实的接纳。


排版|童 尚

好书探,我们绝不放过一本好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独家专访 | 保冬妮:只有最自然的流露,才会获得最真实的接纳

郑杨 好书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